“60年前我的父親來到了世間,那時候,大家都知道,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時,中國大地上掀起了大煉鋼鐵的熱潮。高爐,小爐,大灶,小灶日夜不停,冒著黑煙,家里面村里派來一些人拿著鉗子把家里的門子拆了,把上面所有的鐵制工具全部寫下來,連鎖子也不放過。”蘇州一位網(wǎng)友回憶道。
【中外玩具禮品網(wǎng)】據(jù)父親回憶:那個時候小孩的玩具也很有限,基本上沒有玩具或買不起玩具。小孩們最愛做的是到鄉(xiāng)下挖點白粘泥,用以做一個小硯臺或駁殼槍,曬干了后染上墨跡就是自己的玩具了,而一旦在玩耍時出了汗,染的墨沾在手上,稍不留意在臉上抹汗,自然就成了花臉小孩……也有時候做一把彈弓,去鄉(xiāng)下用彈弓打鳥,那種玩法應(yīng)該是稍微高級點的耍法了。還有一種玩法是把瓦片修整成許多小圓片,每個小孩出幾個圓瓦片,堆在一起,然后,每個人拿一個薄形石,站在線外甩石,誰甩得最遠,誰就在石落處用片石甩過去打圓瓦片,那種玩法叫“打包”。
記得我有一次甩片石去打圓瓦片時,甩偏了,打在一旁觀戰(zhàn)的小孩的頭上,立時鼓起了一個大包,打得那小孩鬼哭狼嚎,而其他小孩則拍著手,跳起腳喊:“打包打包,打了一個鵝公包。”當(dāng)時玩具有什么?玻璃珠、鐵環(huán)、橡皮筋、公仔紙、彈弓……都是孩子們無師自通的智慧結(jié)晶。玩法更是多種多樣,男孩子愛彈玻璃珠、拍公仔紙、滾鐵環(huán)等,女孩們就跳繩、跳格格、跳大海、踢毽子。小朋友玩樂的場所不定,馬路、街道、巷子到處穿梭他們的身影。
吹泡泡
彈弓
東風(fēng)小汽車
翻花繩
公仔紙
?
滾鐵環(huán)
猴子翻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