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2月26日報道,據日本政府內部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政府已經基本敲定要放寬對動漫等日本流行文化方面的外國人才的居留政策,使其更容易獲得日本永久居留權。新政策將惠及對在動漫等“酷日本文化”領域的外國人才,力爭今夏實現。報道稱,新政策目的是通過“留住多樣優秀人才,增加傳播日本文化的旗手,在向海外推介時讓其發揮橋梁作用”。但日本網民對此反應并不積極。
?
弘揚日本的流行文化,本來應該是讓愛看動漫的廣大日本群眾拍手稱快的事情。然而,對于日本政府的此項決定,日本網友甚至發出了“這是奴隸制度在動漫業界擴張”的聲音。
?

?
那么日本網民口中的“奴隸制度”是怎么回事呢?究其原因,是因為日本動漫業界正面臨著從業人數過多,產量過大,而市場規模難以提升的窘境。在日本本土動漫從業者都壓力山大的情況下,再引進外籍人才,豈不是讓從業人口過剩的問題雪上加霜?
?
除去日本網民所擔心的“奴隸制度”以外,筆者認為,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的是,這項政策的所對應的,日本國家戰略的關鍵詞,“酷日本文化”。
?

?
2002年,“酷日本”一詞開始流行,起初該詞只是作為日本現代流行文化的代名詞備受矚目,但是后來“酷日本”逐漸成為彰顯日本魅力的符號。
?
青春靚麗的美少女組合、讓無數青少年著迷的漫畫叢書、動畫片中的卡通形象,以及不斷更新換代的電子游戲,這些看似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流行文化不僅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國際知名度,而且日益成為日本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
?
日本政府為了推動本國流行文化“走出去”不遺余力。日本的流行文化包括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手、青春偶像組合以及漫畫、動畫片、電子游戲以及其中的人物形象等諸多元素。盡管近年來“韓流”在亞洲各國大行其道,韓劇和韓國影星的知名度大有超過日本同行之勢,但日本在漫畫、動畫片以及電子游戲等領域仍然占有不可動搖的地位。由漫畫中衍生出來的東京秋葉原的女仆餐廳以及“萌”等流行詞在東亞地區流行甚廣,而日本動漫節也頻頻在歐美國家登臺亮相。
?

?
早在麻生太郎執政時期就注意到了日本大眾文化在日本公共外交中不可忽視的作用。2008年3月外務省任命世人熟知的經典卡通形象“哆啦A夢”為第一位“動漫文化大使”,但當時并沒有使用“酷日本”這一宣傳詞。不過很快外務省的官方宣傳中正式出現了有關“酷日本”的介紹:“從漫畫、動漫、游戲、J-POP,到時尚、飲食文化等等,日本的大眾文化在世界備受矚目。這些對于日本人來說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卻得到了海外人們‘cool’的美譽并開始流行。而2009年上臺的民主黨政權便開始明確地向向海外推銷日本流行文化作為今后經濟增長的一個戰略性領域。
?

?
“酷日本”一開始也許只是以走向海外為目標,但是隨著日本政府的大力推進和政策的升級,“酷日本”開始面向國內,特別是在“3·11”大地震以后日本政府希望通過“酷日本”在世界建構新的日本國家形象的同時也努力在日本國內塑造“酷日本”這一新的國家形象,其目的在于重振本人的自信,增強日本國民的國家認同。酷日本”從作為向海外展示日本的媒介逐漸日成為日本人重新發現日本的媒介的這一過程中,“酷日本”完成了從外在于日本的視角一步一步走向日本自身的變化,而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日本媒體和日本政府完成了一個共謀,那就是通過“酷日本”所呈現出來的日本文化激發日本人的自我肯定和國家認同。作為方法的‘酷日本’對外起到了構建美麗日本、魅力日本這一全新的日本國家形象作用的同時,對內則讓日本人重新認識和重新評價日本的魅力,可以說在日本政府的引導之下“酷日本”起到了加強日本人的民族想象,激發其民族主義的作用,這一點必須高度警惕,畢竟日本的民族主義向來深根蒂固。
?
轉載自海疆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