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回家》主創團隊參加深圳文博會 孫欣欣 攝
?
中新潮汕5月20日電 據汕頭特區晚報報道本月15日,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博會在深圳開幕。在本屆文博會上,一部潮汕本土打造的原創動漫連續劇《我要回家》首度公開亮相,精彩的劇情及富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引起了動漫業界一片贊嘆,廣東省相關行業管理部門負責人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近年來,汕頭動漫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我要回家》受到的好評無疑給本土動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記者近日采訪了《我要回家》劇本的主要策劃者、汕頭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鄭鶴齡,了解這部動漫作品的誕生歷程。
?
環保+文化
角色充滿傳統特色
?
據統計,2013年我國共生產了20萬分鐘動畫片,動漫產業發展迅猛。在這個龐大的產量背后,我們也不難發現國產動漫依舊存在著一些為人詬病的地方,如題材偏低幼化、教育意義不足、模范痕跡過濃、文化含金量低等等。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鄭鶴齡看到了這一點,他開始思索著如何打造出一部真正具有中國特色,而且具有濃厚文化內涵的動漫作品。
?
《我要回家》的整體策劃先從角色形象和故事情節設計入手。為了讓這部作品充分體現出中華傳統文化,《我要回家》四個主要角色都特點鮮明——“火鳳”形象取自于鳳凰,集仁義德禮信等傳統美德于一身;“霹靂神馬”代表著忠誠;神龜“綠智”擁有智慧的頭腦;憨態可掬的“寶袋豬”則給觀眾們帶來歡樂。主題方面,創作團隊瞄準了當今社會人們最為關注的環保話題,《我要回家》講述了人類對大自然的肆意破壞下,“火鳳”等為了找回那片最美好的家園,穿越回過去,在歷程中發生種種奇特、有趣的故事。創作者旨在借助這樣的一個故事,喚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知,通過動漫來宣揚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
?
創意+團隊
半年完成52集劇本
?
在主題中心思想確立以后,接下來就要進入每一集故事劇本的創作。一開始,鄭鶴齡打算將這個故事梗概交給其他人來進行劇本創作,但經過多方接觸后也找不到合適人選。于是決定由自己來創作《我要回家》的劇本。
?
不過,由于自身公務繁忙,長達52集的劇本創作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鄭鶴齡找到了幾名90后的年輕人,利用周末業余時間在家中進行創作。他把心中構思的劇本內容進行口述,幾位年輕人執筆后再交由他進行提煉。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用了半年的時間,完成了《我要回家》52集劇本的創作。在劇本完成后,他們又馬不停蹄地為這部動漫連續劇制作了一段片花。
?
一次偶然的機會,廣東天億馬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學沛看到了《我要回家》的片花,他對于這部由汕頭本土原創的動漫劇的故事及內涵非常感興趣,當下決定投資,組建了天億馬動漫文化有限公司。這個由90后新生力量組成的創作團隊,著手進行《我要回家》動畫片的制作。
?
傳統+科技
打造本土動漫品牌
?
在動漫連續劇《我要回家》的片花中,兩名手持獵槍的獵人在森林中大肆狩獵,森林里的動物們紛紛遭殃。突然間,“火鳳”的出現引起了獵人的注意,他們開始對“火鳳”進行追殺,故事由此拉開序幕。
?
在這條長達3分鐘的片花中,記者看到了“火鳳”帶領動物小伙伴們反抗獵人、保護自己的家園,以及眾多主要角色的出彩表演。更引人注目的是,主創團隊精心設置在其中的眾多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例如片中出現了不少以遠古神話傳說的神仙、神獸為原型設計的角色,還有書法、山水畫等融入其中,配合高科技特效制作的動漫,形成了一種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視覺沖擊。《我要回家》要表達的優秀傳統美德和價值觀也在動畫片中得到體現,如“老牛得瓢水之恩,犁田相報”等情節,寓教于樂。
?
據介紹,《我要回家》聘請了國內一級配音團隊,并采用中英文雙語配音,旨在將這部動漫連續劇打造成一個品牌,將中華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播出去。目前,《我要回家》已經完成了前10集的制作,力爭在年底搬上熒屏,與更多的觀眾見面。更令人欣喜的是,由于《我要回家》前52集得到了業界好評,創作團隊已經開始醞釀第二、三部的創作,其中第二部劇名初定為《我要回家之拯救地球》,目前已經完成了25集的劇本創作,這部由本土人馬傾力打造的動漫連續劇,將為中國動漫的發展帶來一股新活力。
?
原標題「汕頭本土原創動漫劇“驚艷”文博會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