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網消息(記者 吳寧寧)日前,山東一名兩歲半的男孩,模仿動畫片《熊出沒》里的光頭強,結果用斧頭把自己的兩根手指砍傷。而類似的事件,并不鮮見。今年1月5日,重慶6歲男孩小龍(化名)模仿奧特曼從自家樓上跳下摔傷;2013年4月,連云港9歲男童模仿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情節,將同村5歲、8歲兩名小伙伴綁在樹上,點火燒成重傷……
?
?

?
動畫片,是不少孩子最喜愛的電視節目,然而稍不注意,一些充斥暴力鏡頭的動畫片便容易讓孩子因模仿而受了傷。如何才能讓孩子在動畫片的陪伴下健康成長呢.教育人士認為,家長的引導很關鍵。
?
事件回放
小男孩模仿光頭強,砍傷自己兩根手指
?
《熊出沒》是最近幾年十分熱門的動畫片,很受孩子們歡迎。手中揮舞著斧頭或是電鋸,口中嚷嚷著“惹我光頭強,揍你沒商量”……這是片中人物光頭強的經典形象。
?
兩歲半的小俊(化名)也很愛看動畫片。“最愛看的就是《熊出沒》。”小俊的媽媽陳女士說,片中人物光頭強經常揮舞電鋸或是伐木斧追逐熊大、熊二,此外還存在砍伐、狩獵等非法行為,以及各種暴力打斗。看得多了,小俊偶爾會模仿片中的三位主人公熊大、熊二和光頭強,拿家中的菜刀來玩。
?
20日下午1點左右,陳女士正陪著小俊在家看電視,將近兩點時,小俊就跑了出去。“看他往柜子前跑,以為是餓了,就沒太在意。”陳女士說,沒想到幾分鐘以后,院子里忽然傳來一聲尖叫。陳女士跑到院子里一看,小俊蹲在地上大哭,左手滿是鮮血。身旁則放著一把斧頭。這把斧頭是陳女士一家2年前搬家時帶過來的,隨后就被收在了柜子里,再也沒有用過。“我們都忘了還有這個東西,沒想到被孩子找到。”想到這里,陳女士十分后悔,孩子找出斧頭拿來模仿光頭強的行為,結果不小心就把自己兩根手指砍傷了。
?
記者探訪
愛模仿動畫情節的“熊孩子”還真不少
?
昨日,記者在對我市多位家長進行采訪后發現,在我們身邊這樣的“熊孩子”還真不少。
?
在市區某事業單位上班的黃先生發現,自從迷上《熊出沒》后,家里三歲的兒子不知何時開始竟活脫脫地變成了“光頭強”。“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模仿光頭強的樣子。”據黃先生描述,兒子走路時是光頭強弓著背的樣子;玩耍時光頭強的玩具槍不離手,不時瞄準;不開心時他開口就是一句“臭狗熊,知道我的厲害了吧!”
?
煩惱的不只黃先生,在市區某公司上班的葉先生,對于家里兩歲半的孩子,也有著同樣的無奈。“有次我帶他上超市,沒想到他一口氣就跑到賣鍋的貨架前,很興奮地拿起一個平底鍋跑過來。”葉先生慶幸,還好當時及時制止了孩子,“不然他不知道要砸壞什么了,這都是跟《喜羊羊與灰太狼》里的紅太狼學的呀!”葉先生連聲嘆氣。
?
不少家長表示,看動畫片已成為孩子每天的“必修課”,而且不管是用電視、電腦還是手機觀看,“孩子自己都已經能操作得很利索了”。
?
原因分析
年齡特點等因素讓孩子“迷上”動畫片
?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看,那些色彩鮮艷、人物形象造型夸張、音響效果強烈的動畫片,對他們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蕉城區實驗幼兒園副園長林然解釋道。
?
林然告訴記者,除了年齡特點這個因素外,同伴間的影響作用也不可小覷。“小朋友在互動交往中,很容易被群體中另外的小朋友勾起對某一事物的興趣。”比如,別的小朋友都在看《熊出沒》,都有光頭強的玩具,“那么就會吸引原先沒有這方面興趣的小朋友加入進來。”
?
另外,家長的作用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因素。“其實很多家長不是不知道動畫片的負面影響,但往往因為孩子喜歡看,或者因為某些附加條件,而盲從了孩子。”林然打了個比方,“比如為了能讓孩子吃飯,便用孩子喜歡的動畫片來吸引他。”
?
此外,在林然看來,在如今這個信息化發達的時代,動畫片往往成了孩子最便利的“伙伴”和家長最得力的“電子保姆”。“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沒有伙伴,打開電視看動畫片便成了他們最便于取樂的方式。”除此之外,“也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沒空照看孩子,便把孩子‘托付’給了動畫片。”林然說道。
?
專家建議
要讓孩子免受動畫片“傷害”,家長的陪伴引導很重要
?
如何讓孩子既能夠快樂地看動畫片,又能避開動畫片帶來的負面影響呢.林然認為,家長對孩子的引導很關鍵。在這,她也給家長們提出了以下建議:
?
首先家長應陪著孩子一起看動畫片,及時引導孩子分清是非。“孩子年齡小,沒有辨別能力。”林然說,因此當家長陪伴孩子看電視時,應該注意的不僅是電視上的內容,更應該觀察孩子此時的反應,看看孩子的興趣點在哪兒,厭惡什么,這樣才能及時洞察危險,并適時引導孩子。林然舉例說,當孩子覺得奧特曼打小怪獸很厲害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其實我覺得奧特曼一點都不厲害,遇到敵人的時候為什么他只會打架呢.他不會跟敵人商量一下嗎.只會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的人并不是真英雄。”
?
其次,林然還表示,“家長應該在為孩子選擇動畫片時把好關。”林然建議,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看一些科普類、生活益智類或是學習類的動畫片,“這些類型的動畫片不僅能引發孩子的探索意識,還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家長還應制定一個規范的作息時間,防止孩子一天到晚沉溺于動畫片之中。“比如,家長可以規定孩子每天只能幾點看動畫片,每次看多長時間或看幾集,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就會有個規律性。”
?
用健康的生活豐富孩子的業余,讓孩子“忙得沒空看動畫片”,也是不錯的辦法。“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越容易被轉移。”林然建議,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多了解孩子喜歡什么,然后給他們安排一些健康的業余生活。
?
此外,家長還要應注意言傳身教。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引導作用,因此家長應注意用自身健康的生活狀態來影響孩子。同時,在平常和孩子的溝通中,家長應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而不是“絕對的鎮壓”。林然提醒,家長的暴力行為,會無形中給孩子造成攻擊的意識,因此,她提倡“任何事情都應以協商的方式解決。”
?
與此同時,林然還呼吁有關部門,應對有暴力傾向的音像制品、圖書、玩具等進行管制,加強篩選把關,避免它們流通到市場上“傷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