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創業時瀕臨倒閉的校辦小廠,如何能在24年間打造出一個全球嬰童帝國?
好孩子創新世界最輕雙向童車
好孩子第一億輛童車下線,好孩子創新讓員工更自豪
好孩子童車的國際范
在全球范圍內涌動的第四次產業轉移浪潮的沖擊下,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制造”之夢如美麗的泡沫般破碎消散。
狂熱的投資沖動,滯后的居民收入,靠廉價勞動力和大量消耗資源取得成本優勢的落后思維,最終導致了中國制造業的兩大頑疾:大面積的產能過剩和產業空洞化。相較而言,由于缺乏核心技術造成的產業空洞化對中國制造企業的殺傷力更大。
就在一度蓬勃興旺,如今卻受困于產業“寒冬”的制造企業陷入困惑彷徨,業界不斷反思探討如何“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時候,同樣在東南沿海制造業重地——江蘇昆山的一家企業,卻取得了驕人的業績。
到2012年底,好孩子集團童車的市場占有率在北美市場連續14年第一,歐洲市場連續7年第一,中國市場連續20年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嬰兒推車供應商、全球兒童耐用品行業的領導者和國內最大的母嬰產品零售商和經銷商。
2013年1月14日,著名的哈佛商學院發表了題為《昆山,打造中國最富裕的市》的商業案例。好孩子創始人宋鄭還的創業歷史和成功故事,被作為這個案例中的主要例證。在這個案例中,昆山市委書記關愛國被認為是一個典型的“企業家型的政府官員”。他說:“政府是一個舞臺,我們打造一個舞臺,讓企業在這個舞臺上唱戲表演,演員就是企業家們?!?/FONT>
在這個任由企業家們盡情發揮“才藝”的舞臺上,好孩子的表演不但在國內獲得了“滿堂彩”,還從這里走上了世界商業的大舞臺,成了世界級的明星大腕。
一個創業時瀕臨倒閉的校辦小廠,如何能在24年間打造出一個全球嬰童帝國?
一個從做童車起家的民營企業,如何能在世界市場上展現自己的風彩?
經過對好孩子集團的發展進行梳理后,可以發現,其一直采取的,是與其他陷入困境的制造企業完全相反的“逆襲”策略——從創造,到制造。
用中國創造做中國市場
平心而論,好孩子走上完全的創造之路,有一個從無意到自覺的過程。
1989年,當時還是江蘇昆山一所中學副校長、數學教師的宋鄭還,在教育局領導的反復動員下,來到已經負債累累,瀕臨破產的校辦工廠——昆山縣信藝模具廠。為了企業能生存下去,宋鄭還和員工們想盡了辦法,但都收效不大。
一個偶然的機會,宋鄭還自己設計了一款可以當搖籃的兒童推車,以4萬元的價格把專利賣給了另外一家企業。帶著掘到“第一桶金”的興奮,他又設計了一款集“搖椅、推車、學步車、搖籃”四種功能于一體的兒童推車。當這款推車的專利在一次展銷會上被幾家企業爭到15萬元的時候,宋鄭還決定不賣了,開始自己制造童車,并注冊了“好孩子”商標。
這款童車一上市,銷售就異?;鸨?,好孩子終于吃上了“飽飯”。這款車在原型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更新改造,直到今天還在銷售,累計已經賣了2000多萬輛。
但困擾接踵而至,在知識產權為何物還不為眾人所知的年代,許多企業見到好孩子童車好賣便紛紛仿制,好孩子深受其痛。無奈之下,宋鄭還做出了一個令好孩子受益至今的決定:造世界上沒有的童車!用創新和創造,把仿制者遠遠甩在后邊。
好孩子加大了研發力度,一款新童車上市,還沒等仿制者的山寨車出廠,更新、更漂亮的童車又面市了。好孩子從包圍圈中殺出一條血路,而那些靠抄襲過活的對手則被落得越來越遠。
1993年,好孩子成為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的童車品牌。
用中國創造做世界市場
4年時間做到中國童車第一,好孩子并不滿足,甚至連放緩腳步休息一下的想法都沒有,便奔向了海外市場。
1994年,好孩子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并將美國作為要攻克的第一個“橋頭堡”。
但是,要想讓喜歡新奇的美國人接受當時在國際市場上還沒有名氣的中國童車,并不容易。
宋鄭還知道自己產品的質量沒有問題,需要的是盡快找到適合美國消費者口味的新產品和快速進入這個市場的渠道。
出差荷蘭的時候,在一家商場里宋鄭還看到一位正在購物的母親,為了讓童車里的孩子停止哭鬧,把車輕輕往墻上撞,可一停下來,車里的孩子又大哭不止。宋鄭還靈機一動,馬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研發人員。很快,一款既可以大幅度地弧線擺動,又可以輕柔地水平擺動,造型流暢優美的童車被設計出來了,這款具有顛覆性的童車被形象地命名為“爸爸搖、媽媽搖”。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讓美國人接受這輛有趣的童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