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6日-3月1日,2023年度航運行業大會(TPM23)在美國加利福尼亞舉行。與會者都在關注:中國在疫情防控優化后的經濟走勢、美國庫存消費情況及補貨時間、沃爾瑪及亞馬遜等頭部直客長期協議運費意向,這些問題都關系到今年的國際航運價格走向。
TPM23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新一輪的海運價格談判又開始了。其中,亞洲—美國的航線合約價格備受矚目:因為航次最多、利潤最高,是商定其他航線價格的風向標。
▍來源:中外玩具網(ctoy-gdta)?編譯/編輯:Jane/Salas,題圖:TPM23官網
運費跳水,海運公司減少航次抬價? ?
根據航運預定平臺Freightos的數據,從亞洲到美國每個40尺標準集裝箱的海運價格從去年9月份20000美元以上的峰值水平,跳水式下跌80%。
運費走勢圖
密歇根州立大學供應鏈管理副教授杰森·米勒(Jason Miller)表示:“市場不應該期望海運價格會繼續下跌。這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以國際頭部航運供應商馬士基集團為首的航運公司告訴投資者,他們將通過取消航次的方式來應對需求縮小,從而穩住、乃至抬升運費。與此同時,他們還在拆除破舊、小型的集裝箱船,以削減運力。美國洛杉磯港的數據顯示,僅僅在今年1月,就已有17個航次被取消,未來還會更多。
專家說,這意味著托運方將承受更高的運費、更長的運輸期,甚至更低的準時到達率。
正常情況下,海運到達的準確率應該有70%,但目前的航運準點率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根據海洋情報海事分析報告(Sea-Intelligence Maritime Analysis),亞洲到美國海運的準時到達率在1月份下滑,美西下降7個百分點至 34.2%,美東則下降了1.6個百分點至 35.7%。
靈活換約,玩具商尋求可控運費? ?
對于航運公司的做法,擁有L.O.L.驚喜娃娃等頂級品牌的北美玩具巨頭——MGA娛樂的首席執行官Isaac Larian指出,這樣很可能會延誤圣誕節的商機。為此,該公司通過靈活簽訂航運合同來處理。目前,已將75%貨物的航運合同從一年期的長期固定合約換成短期的即期合約,每個貨柜運費約為1150美元,比高峰期節省超過1.8萬美元。
在通常情況下,運費看漲的情況下,簽訂長期合作鎖定優惠價是常見做法。但在目前運費看跌的條件下,MGA娛樂把長期約換成即時約是有好處的。空運和海運費率基準平臺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指出,在經濟下行、空船比例增加的各種壓力之下,如今即期合約價和長期合約價的差距已經很小,但靈活性更強。
專家透露,以前熱衷于簽長約的客戶正在積極比價。地中海航運公司(MSC)相關負責人透漏,一些大客戶正在嘗試以接近“即期運價”的水平定下合同價。比如美國頭號海運客戶沃爾瑪,還有電商巨頭亞馬遜、玩具巨頭美泰等,這些客戶每年的運量都以千箱計。
圖源:Pexels
也有消息稱,沃爾瑪的長約價可能定在略高于成本的1500-1600美元之間,同時也略高于“即期運價”。據大型貨代分析,這些大客擔心殺價太低,激化大量航次取消,導致貨期不穩定,這是他們所不愿意看到的。
業內人士透露,如果沃爾瑪簽下亞洲到美西的價格在1500美元左右,那么,美東在此基礎上提高1000美元,到墨西哥灣再提高200-300美元,其他客戶的簽約價將會比沃爾瑪的高500美元左右。
根據以往的經驗,即期約占海運總量的10%至40%,但據大型貨代公司的估計,今年將有四到五成的貨物簽下長約價,剩下則用即期約來處理,即期約的比例高于往年。但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今年的即期運價將會長期低于長約價,甚至在第三季度的旺季都無法超過。
目前,美西線的海運價格已經跌到1200美元/箱,但據航運公司透露,該航線2000美元/箱是盈虧線。所以,也有航運公司放風,拒絕低于2000美元/箱的長約價,期望在旺季時,加收附加費。
運力增加,需求卻下降明顯? ?
從各大巨頭年初發布的去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年報可知(點擊了解),歐美市場消費開始下滑。
受此影響,碼頭集裝箱空箱問題正在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大港口出現。去年12月5日,中國港口協會官網發布港口生產運行監測與分析報告稱,11月,八大樞紐港集裝箱外貿空箱數量同比增加近24%。而上海航運交易所2月11日公布的數據稱,春節假期后中國出口的恢復情況并不理想。具體來看,今年前10周,上海40英尺集裝箱CAx指數(集裝箱可用指數)均高于去年同期。
圖源:Pexels
而在同一時期,美國洛杉磯港、北歐的安特衛普港的CAx指數比上海更高,意味著歐美消費地港口的空箱堆積情況比國內更嚴重。另據集裝箱航運人士稱,由于疫情爆發性需求引發的超額集裝箱訂購(是往常的3倍),當前全球標準集裝箱規模超過5000萬個,過剩比例超過10%(即達到驚人的超500萬個)。
全球第五大航運公司赫伯羅特(Hapag-Lloyd)首席執行官Ralf Habben Jansen曾表示,盡管當前集裝箱運費繼續下行,但隨著補庫存需求的增加,訂單量將再次回升。他預計回暖或將在3月或6月發生。
此外,當下東南亞到歐美出口量快速上升,也是導致國內出口減少、空集裝箱增多的因素之一。
集裝箱過剩將帶來一系列后續影響。預計2023年海運業將迎來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