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是一個個生動浪漫的故事
?
曾經有位6歲的小朋友問媽媽:如果我是家長而你是小孩,會怎樣呢?一個很古怪新穎的問題。如果世界顛倒,交換視角,你的世界觀可能在孩子眼里更顯狹隘:雪融化后,白色到哪里去了呢?摘掉雪人的眼睛,它會怕黑的;我以為面粉加顏料就能做成橡皮泥,結果發霉了!為什么不能做一朵能吃的白云呢…… ?
?
那些“胡說八道”的幼稚,很可能是家長的認知跟不上節奏了。
?
DFRobot公司出品的Boson for microbit造物粒子,是一套針對6歲及以上小朋友的科學探索套件。
?
?

?
產品經理說:“孩子的世界里有一個個生動浪漫的故事,而基于Boson套件,孩子們能簡單快速的實現自己的想法。我們搭配了一塊聰明的大腦:BBC的Micro:bit;8塊實現運動/聲音等功能的電子模塊,孩子結合身邊的硬紙、泥土、木板、積木、甚至是一片樹葉等任何能想象到的材料,去實現小小的發明創造。”
?
?

?
?
就是要一本正經的“不切實際”
?
在《神偷奶爸》里,除了記住萌翻的小黃人,還有一個失落的大壞蛋格魯。格魯小時候經常自豪的說:媽媽,我長大了也要去登月。媽媽,我長大了也......可是總換不來媽媽熱情的關注和回應。我們在用冷漠回應孩子的“不切實際”,我們需要幼稚,需要可笑,需要任何稀奇古怪的想法,正如我們需要Boson,讓孩子帶領我們來發現“更酷”的世界。
?
1962年,5歲的Robert Patch用幾個鞋盒跟瓶蓋做出了第一輛玩具卡車,而作為律師的父親,幫他申請了專利,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專利擁有者;在1700年代早期,一名11歲的男孩意識到如果能增加更多表面面積打水,就能游得更快,于是他自制了腳部的「游泳鰭」,這個男孩就是本杰明·富蘭克林。
?
我們研發Boson的初衷,腦子里閃過的是‘激發’。開放的父母和孩子一起用Boson造物,我們的世界里沒有‘不要去,小心點,不可以’。我們需要創造,冒險,不斷向外延申的自信和勇氣。
?
?

?
不做怯懦的父母
讓“科技+藝術+編程”像擰螺絲一樣簡單
?
在當下STEAM教玩具展會中,我們總能看到小朋友基于Boson for micro:bit造物粒子做出來的各種小展品:一個自制的泡泡機、一個打地鼠的小游戲,一個識別紅綠燈的微型停車場,甚至是一個檢測廁所是否有人的小裝置。這些小朋友的創造總能讓Boson擠爆展區,然而許多家長在聽到“編程、電子積木,物理知識”等字眼時,本能的好奇,卻又怯懦退縮。
?
我們工程師8歲的寶寶,為了學校的春游自己動手手繪、拼裝了一個泡泡機,很多孩子的家長都來問他“是否在家精心培養科技和編程能力”,但回答是“我真的只是給寶寶讀了一下說明書而已。”
?
Boson產品經理說道:Boson入門套件,就像孩子學畫畫。孩子用最簡單的彩筆,在墻角隨意涂抹,“激發”孩子通過畫畫創造一個故事,連接一段感情。如果你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照著手機里規規矩矩的畫,那么他們天生的創造力丟了。孩子基于Boson是否能真正做出什么不重要,正如創造藝術那樣,梵高曾經說,“當我畫一棵蘋果樹,我能感受到蘋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蘋果的皮撐開,果核中的種子正在為結出自己的果實而努力”。
?
?

?
DFRobot公司出品的Boson for micro:bit造物粒子,是父母與孩子的一場“造物”之旅,我們一起感悟“科技、藝術、編程、電子電路、物理”在生活中有趣的結合,而我們把這種實現的過程,做得像擰螺絲一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