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馬丁 公號:martingoo
?
2015年的國產動畫電影,必然會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一筆。
?
以源自網絡的《十萬個冷笑話》這種性價比神話為開端;到電視明星動漫的電影化,《熊出沒之雪嶺熊風》2.9億打破國產票房紀錄;再到短短幾個月后,《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全民口碑和票房BUG;更不要提,首日就獲得1.72億超級票房的《捉妖記》。
?
批量化的動漫電影取得票房突破和商業成功的背后,是一條急劇向上拉升的超級曲線,中國動畫電影及所代表的動漫業和電影工業在2015年這短短大半年間,經歷了從農耕社會向工業時代的瘋狂邁進。
?
因此,如果將2015年視為中國動畫動漫的“元年”,是足夠名副其實的。而且,相比十年前政府主導、政府扶持的中國動漫的偽春天,此次是真的有了百花爭艷、蝴蝶自來的氣象。這些案例中,《大圣歸來》因為在制作上和商業上的巨大進步,加上全民口碑效應,將國漫產業真正推向頂端。
?
這一天,以90年代《寶蓮燈》落幕為計算,中國等了二十六年。《大圣歸來》憑借現象級品質,截止上周末票房已達4.6億,輕松超過《熊出沒》幾個月前創造的國產紀錄,5億無懸念,這在以前簡直是天方夜譚。
?
這部堪稱90年末代以來最好的國產動畫,憑一己之力,將中國動畫水準重新拉回到國際級,也重新教育了國產動畫的用戶審美門檻。產業狂歡的背后,中國動畫動漫市場也因此出現本質變化。
?
首先,用戶群屬性會逐漸扭轉。此前的經營策略,“低幼化”和“以電視為核心”會變得低效。其次,市場對國產動畫的預期大幅提高,市場樂觀情緒將帶來大量行業外資源,中國動漫的產業契機開始出現。第三,中國的電影工業、IP商業,與資本對接依舊盲目的大環境下,《大圣歸來》似乎給出了某種答案。
?
因此,此次中國動漫產業資本化,或許會與IP商業和中國電影工業進程深度捆綁。動漫的商業邏輯和產業邏輯,會發生很大變化。
?
其實,《大圣歸來》的意義,不下于當年《三體》之于中國科幻,對建立中國自己的動漫工業具有重要意義。但長久以來面對國內動畫電影清一色的好萊塢作品,此次國產動漫的演進,身處的環境更為復雜。
?
一個現象,多啦A夢5.4億票房超過《超能陸戰隊》,位居中國動畫電影票房歷史第二高。日本元素首次從國內清一色的好萊塢手里搶占份額。美國動漫業強在電影端;日本強在動漫動畫,數據顯示全球10部動漫作品,超過5部來自日本。全球市場層面,雙方互相的滲透率并不高,也并未在對方強勢領域深入到對方的腹地。但是,這個產業平衡,或許會在中國市場慢慢扭轉過來。
?
隨著“漫威英雄”和《變形金剛》等電影橫掃中國,“美漫”逐漸進入中國的主流視野,預計逐漸會與在中國具有強影響力的“日漫”形成強競爭態勢。同時,《哆啦A夢》的成功電影化給了近幾年掙扎的日本動漫業一種商業上的通用解決方案,即,動漫如何實現電影化來輸出海外市場,尤其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
?
日本擁有肥沃的動漫土壤,審美傾向與中國接近,《哆啦A夢》的標桿效應,勢必會促使日本動漫業加快進軍中國電影屏。隨著日本發力電影屏,立足原本動漫動畫領域的強影響力,加上好萊塢帶來的“美漫”滲透,日本元素與好萊塢在“電影”和“動漫動畫”兩個領域的強競爭勢態逐漸形成,這是中國動漫業崛起過程中要長期面對的外部環境。
?
現階段,《功夫熊貓》6.1億排第1;《哆啦A夢》5.3億居第2;不出意外,《大圣歸來》能進入這張表單中的前五。這就是目前的三方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