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孩子最親密的伙伴,親一親抱一抱一抱,有時候還要啃一啃或干脆摟著一起入夢,這可就容易被劣質玩具的超標物及滋生的細菌病毒鉆了空子。有數據顯示,六歲以下的孩子有近一半的時間是和玩具一起度過的。記者調查兒童玩具市場發現,除了看不見的塑化劑危害外,三無產品、標識不清、無安全警示等玩具仍充斥市場,侵害孩子們的身體健康。
?
你家寶寶的玩具塑化劑是否超標?玩具里是否有細菌?
?
玩具塑化劑超標 對寶寶有何危害?
?
前不久,央視《新聞直播間》報道,經檢測,某家玩具廠生產的玩具增塑劑中鄰苯二甲酸酯含量普遍超標,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竟然超標368倍。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許多玩具尤其是地攤上的廉價玩具往往都未標注塑化劑。塑化劑超標的玩具究竟有哪些危害?
?
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塑膠玩具中的增塑劑超標,遇到熱水增塑劑就會釋放出來,嚴重的可能影響兒童的生殖系統。如果這種物質在體內長期沉積,還有可能造成肝、腎損害,甚至有一定的致癌性。如果孕期媽媽接觸塑化劑也會有長遠的影響。玩具從制造的原料來分,有塑料、布、金屬、木制等幾大類,有些塑料玩具中含有聚氯乙烯,聚氯乙烯是一種毒性很大的化合物,可以引起肝臟、骨骼的損害。木制的玩具表面往往涂有各種有色油漆,這些油漆中都含有一些有害物,如果把這些玩具放在嘴里吮、咬,有色油漆極易脫落,漆膜或顏料就會慢慢地由口攝入體內,時間久了可能造成慢性中毒。毛絨玩具更是藏污納垢的“好場所”,細菌不僅會傳染到孩子手上,而且還會通過鼻腔傳到體內,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
無安全警示玩具 有哪些隱患?
?
根據現行的《國家玩具技術安全規范》,兒童玩具除了要標注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及質量合格證外,還必須按照兒童年齡進行等級劃分,并要貼上年齡警告圖標。專家提醒,如果發現玩具上沒有這些標識就要謹慎購買。
?
據了解,“零部件易脫落”排在目前兒童玩具存在的安全隱患首位。玩具上的小零部件易脫落,容易被兒童特別是三歲以下嬰童誤吞食而導致窒息。兒童玩具存在的安全隱患還包括化學物質或重金屬超標及部分毛絨玩具表面或填充物不衛生。
?
市面上銷售的熒光棒、含漆積木之類的,可能含有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鉛,小孩玩過之后不洗手就拿東西吃,容易把這些有毒物質吃進體內;部分毛絨玩具表面或填充物不衛生,容易將細菌存留在表面;填充物如果是纖維性工業下腳料、醫用纖維性廢物、再生纖維性物質等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黑心棉”,則會造成嚴重的衛生隱患,經常接觸這些不衛生毛絨玩具,兒童會出現濕疹及哮喘等疾病。
?
正版玩具與盜版玩具 區別在哪里?
?
正版的毛絨玩具一般都是大廠所生產。從原材料填充物到包裝、印刷等都要通過國家乃至國際的安全認證。
?
盜版的產品往往是小廠生產,只追求低廉的價格忽視了產品的安全性。很多不良廠家用回收料做面料,黑心棉做填充物。這樣的產品價格奇低,從外表上一般看不出差別。嬰幼兒皮膚比較柔嫩,對刺激非常敏感,而且喜歡舔咬玩具。如果長期接觸這種不良產品,會對寶寶的生長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
?
如何辨認正版和盜版產品呢?簡單看兩點:
?
● 防偽標與合格證。正版的產品都有制作精美的激光防偽標識,防偽標里有編號,每一個產品都不相同。
?
● 國家質量檢測規定每個毛絨玩具都必須有合格證(或者單獨吊在產品上,或者印在包裝盒上),上面必須印有品名,型號,生產廠名稱,地址,產品的成分,質量標準,警告語等等,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以上任何一項,基本就可以認為是不合格產品。
?
如何清除塑料玩具的細菌?
?
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家庭都會給孩子購買各種各樣的玩具,然而很多家長往往疏忽了一個問題,就是對這些五花八門的玩具進行消毒。科研人員在玩具中檢測出了大腸桿菌、乙型肝炎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其污染程度比衣服、被褥以及餐具等更為嚴重。把消毒過的玩具給孩子玩10天以后,塑料玩具上的細菌集落數可達3163個,木制玩具上達4934個,毛皮制作的玩具上竟多達21500個。
?
一般可以用75%酒精、0.1%新潔爾滅溶液、0.2%過氧乙酸液來對玩具進行處理。過氧乙酸是一種非常好的消毒劑,具有很強的廣譜殺菌作用,能有效殺死細菌繁殖體、結核桿菌、真菌、病毒、芽胞和其他微生物,可浸泡、擦拭、噴霧、熏蒸等,而且不殘留毒性,不污染環境,符合環保要求。取過氧乙酸原液2毫升加入1000毫升水混勻即可。一般用消毒劑處理過后一定要用清水將消毒液徹底除去,因為殘留的消毒劑可能會對兒童造成危害。電動玩具應先卸下電池,擦拭時要格外注意,盡量不要把電池盒弄濕,以免發生短路。玩具要經常在日光下曝曬,因為日光中的紫外線也有很好的消毒作用。
?
選購玩具要看哪些標識?
?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歐洲共同體就頒布了玩具的標準EN71,我國也有GB6675《玩具安全》,它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寶寶使用的玩具作了不同的規定。經過十幾年的完善,我國已經正式頒布十幾種相關的標準,覆蓋各種類型的玩具并規定了嚴格的玩具使用說明及標識的標準要求,如:必須標明生產廠名稱、廠址、商標、使用年齡段、安全警示語、維護保養方法、執行標準號、產品合格證等,涉及12項內容。家長在購買玩具時首先要檢查玩具的包裝上有沒有這些內容,然后再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