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和朋友們》新書與同名動畫片一并面世
《富蘭克林和朋友們》主題繪本劇大賽同時啟動
?
由接力出版社與慈文傳媒集團旗下的慈文少兒聯合主辦的“小手拉小手,都是好朋友”--《富蘭克林和朋友們》新書發布會暨繪本劇大賽啟動儀式2013年11月22日在北京亞洲大酒店二層亞洲廳舉行。
?
?

?
出席這次活動的有:著名教育心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心理所現代小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張梅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副教授,學前教育學博士高瀟怡,紅黃藍旗艦園方莊幼兒園園長李海紅,就“富蘭克林和朋友們”在家庭伙伴缺失的當下,對培養兒童樂群性的意義做了充分發言。
?
出席當天活動的還有:北京市婦聯北京婦女國際交流中心主任李悅,本次活動的主辦方接力出版社常務副總編輯黃集偉,慈文傳媒集團慈文少兒副總裁儲曉冶;活動的協辦方故事時間創始人張柏涵,北京羽翼天成兒童劇社董事長蘇笑聰;活動支持悠貝親子圖書館的創始人林丹,以及愛貝樂親子圖書館創始人陶小艾。“富蘭克林和朋友們”原著的版權方Kids Can Press總裁Lisa Lyons女士也通過視頻,代表原作者布爾喬亞女士和克拉克女士,對接力出版社出版《富蘭克林和朋友們》中文版圖書表示祝賀。
?
本次活動不但充分探討了培養兒童樂群性的關鍵和重要意義,還為此啟動了繪本劇大賽,以期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群體活動中。
?
《富蘭克林和朋友們》:提醒家長“樂群性”的培養很重要
?
專家表示,樂群性是指個體積極接近他人,參與他人的活動,想獲得他人認同的趨勢或傾向,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程度。幼兒的樂群性在生活中一般表現為親近、同情、諒解、謙讓、團結友愛等。幼兒樂群性發展狀況對其成長有重要影響,幼兒園在培養兒童樂群性方面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
?

?
與幼兒和成人(如家長、教師)的交往相比,幼兒在與同伴交往中是平等的關系,這使其更樂于和易于接受同伴的影響,因此同伴交往對于幼兒的發展具有獨特的、重要的作用。同時,幼兒在交往中發出的不同行為,往往會引發同伴接受或排斥等不同的反應,正是從同伴的不同反應中,幼兒了解到自己行為的性質與后果,并能進一步據此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有利于幼兒分享、關心、同情、合作等友好、積極行為的發展。
?
《富蘭克林和朋友們》這套書正是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幫助孩子通過與同伴之間的交往,獲得成長和經驗,在與同伴的交往互動中,學會與人相處,并獲得他人認同的。
?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張梅玲老師在發布會上談到,我們的孩子是成長中的孩子,其中心理上的成長,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智力上的成長,一個是情緒方面的成長,學會自我控制等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學會社會性的成熟。《富蘭克林和朋友們》這套圖書可以幫孩子在心理上成長,它的作用很大。“小手拉小手,都是好朋友”,應該說是社會性成熟非常核心的問題,富蘭克林和那么多朋友一起玩很開心,這是社會性成熟的表現,這是我們孩子未來能不能成功的基礎。
?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副教授高瀟怡在發布會上談到,《富蘭克林和朋友們》這套書涉及的話題是交往,這對兒童的個性發展、社會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富蘭克林和朋友們》展現的是非常真實的孩子的生活世界,他的情景就是孩子們的,孩子們在看的時候會獲得特別親切情緒情感的體驗,這就是他的交往,他的生活。孩子們在體驗非常真實的生活世界過程中,在感受怎么樣與人協商,怎么樣解決問題,怎么樣化解沖突,這樣的一個過程非常巧妙引導孩子在這樣過程當中去感受,什么是朋友,什么是友誼我們如何去合作,如何協調,如何在這樣過程當中解決問題。兒童教育不應該指向成功,而是指向成長,指向一個人的態度和品性,作為家長也好,工作者也好,希望我們孩子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跟他人,跟社會最少摩擦的人。我們思考的是怎么樣給他創造一個群體游戲,群體交往的有效環境,更重要的是孩子在群體交往,群體協商過程中他恰恰缺少一個自我反醒的機會。我們的媒介不僅讓孩子交往的情景,更讓孩子們如何在當中化解矛盾,這樣的過程恰恰是他潛移默化自我教育的過程,這樣的過程也是慢慢培植出他理性群體交往智慧和策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