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玩具第一生產大國。我國玩具行業自上世紀8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后一直處在摸索的過程中。在金融危機后的復蘇、制造業轉型的關鍵時期,玩具行業又將如何調整?走在中國貼牌向中國“智造”岔路口的企業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近日,玩具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論壇在寧召開。來自全國近40家玩具行業的資深人士齊聚南京,分享各自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收獲,共同探討玩具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或將開啟玩具行業新的運營模式。
“自主研發”議題凸顯
伴隨中國經濟的升溫,市場的逐步完善和規范,以及國家在文化產業政策上的傾斜,國內玩具產業發展將進入一個黃金期。在此形勢下,探討玩具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成為議題。中國區域公關聯盟主席、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世通利方傳播集團董事長馮杰提到,當服務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逐步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地位的時候,玩具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附屬品成為了一支“潛力股”。玩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變得更加普及;玩具的受眾不再只是未成年人,轉而往大眾化方向延伸,需求也已開始轉型。高端玩具逐漸盛行,需求刺激新產品的出現。
中國區域公關聯盟主席、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世通利方傳播集團董事長馮杰
目前的玩具行業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激烈的競爭和持續走低的使用率讓玩具業處在一個變革十字路口。《中國消費品市場與分析報告2006》指出,中國玩具市場上約有產品3萬多種。從行業現狀來看,內地消費市場上,外國產品、中外合資占了近八成的市場。中國自行生產的玩具大多停留在中低檔水平。江蘇省內眾多地區如徐州、鹽城等城市有太多的為外國貼牌的玩具生產廠家。想要讓江蘇的玩具行業能夠與“經濟大省”的名號相匹配就需要玩具業接軌世界,不但要從中國貼牌邁向中國制造,形成強大的本土品牌優勢,還要有強大的產品研發優勢,真正轉向中國“智造”,自主品牌的自主研發能力成為突出議題。
“玩具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
南京電視臺少兒頻道副總監王嘉俊
我國內地玩具市場規模大、發展速度快,同時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南京電視臺少兒頻道副總監王嘉俊認為,當今社會單一的發展模式很難有大的成果收獲,玩具行業也不例外,只有在發展過程中整合其他資源才能夠去的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組織和協調,將與該行業相關的內、外部因素整合成一個系統,才能達到1+1大于2的效果。玩具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尋求一個新的定位,玩具不應該只是生活工具,而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玩具發展的目標應該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玩具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樣才能有長足的生命力。
六大要素融入創新思維
“注意力心理學”的創建人、江蘇省經信委企業高級職業經理人任職資格認證委員會特聘教授、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吳之洪在主題演講《玩具業的創新思維》中指出,外行談玩具總會問:玩具是什么?玩具給誰玩?什么時候玩?什么地點玩?為什么要玩?怎樣玩?這種5W1H的六大新聞要素的組合式問題,仍然適用于我們對玩具的思考。
“注意力心理學”的創建人、江蘇省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吳之洪
有效地解答這幾個問題,需要運用創新思維。舉個例子或者能對其作出更好的說明。比如,僅就“玩具是什么”的問題,可以給出這些答案:給玩具分類可以用裂變構造法,用超序聯想法可以為任何人群量身定做出他想要的玩具,用拉線相干法可以生產出限定條件下的無限品種玩具,用聚合成形法可以使任何人都能開發出奇特功能的玩具,用強行聯想法可以投其所好地定制出流行于世的玩具。奉行“創新驅動”原則,善用創新思維,必將給玩具行業注入一劑“強心劑”。
玩具行業的發展前景無可限量,然而無論在研發實力、資源整合,還是營銷實力上都與國際領先標準存在很大差距。雖然前景光明,但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