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瑯滿目的圣誕產品,今年卻沒給義烏商家帶來滾滾財源。
【中外玩具網?· 行業新聞】這幾天,許巧洪的手機經常響起,他是義烏一家圣誕工藝品廠的老板,這兩天,還有外商要想緊急加訂圣誕產品。
許巧洪卻只能對電話那頭說“Sorry”。
“現在原材料又緊俏,價格又高,訂單接了,時間已經很趕,而且也賺不到什么錢。”他告訴記者。
這是義烏市稠州北路上眾多圣誕用品企業中的一家,出自這條街上的絕大多數圣誕產品,不是在倫敦或者紐約的櫥窗里等待買主,就是已經裝上了集裝箱,正要漂洋過海直奔目的地。
義烏,這個全球最大的圣誕用品出口基地,今年的圣誕用品銷售已漸入尾聲。
據義烏市圣誕用品行業協會統計,今年圣誕用品銷量同比增長30%左右,遠好于去年。
但在許多圣誕用品廠家,卻聽到一個相似的聲音:銷量上去了,但是白忙活,賺不來錢。
今年3月就有老外來下圣誕單
“現在終于能喘口氣了。”小李是個80后,從老家江西來義烏整整四個年頭了,做圣誕工藝品的生意,在國際商貿城A區和福田二區都有商鋪。
從今年3月開始,就陸陸續續有外商來下訂單,“去年全球金融危機,外商采購比較謹慎,5月份才陸續有訂單,今年外商來得比較早。”小李說。
每年7、8、9月份是圣誕用品外銷的旺季,而今年熱銷的行情一直持續到10月中旬,小李很清楚:“相對去年而言,外商對圣誕用品銷售很有信心,因此訂貨量增加了30%到40%。”
許巧洪的訂單同樣接得熱鬧,今年夏天和秋天一直很忙碌。到了10月下旬,原先都要做完外銷開始做內銷了,但今年定單卻依然有:“前段日子一天還能走兩個貨柜。”
他給記者看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訂單,“來不及啊,原材料進不到,只能是給點做點。”以前被視為“搖錢樹”的訂單現在成了“燙手山芋”,“電話都不敢接,都是催貨的。”
提價一成 否則圣誕產品肯定要虧
相對圣誕樹、圣誕彩球等傳統裝飾工藝品,電動圣誕玩具顯得可愛很多,加上電池后,圣誕老人會吹著薩克斯、給您拉一段小提琴或者手風琴,完了還對您說聲“Merry Christmas”。
王曉陽一家做了十多年圣誕用品生意,現在主要生產小型的電動圣誕老人,在市場上很吃香,90%都出口,外國人熱衷把它當圣誕節小禮物。
以一個小型電動圣誕老人為例,去年提貨價一個6.5元,今年6.7元。“沒辦法,原材料至少漲了20%~30%,一些已經打開市場的老款式我提價10%,不然肯定要虧。”
記者走訪了國際商貿城多家圣誕用品商戶,產品價格都有調整,普遍提價10%左右。
原材料漲、房租漲、人工漲 利潤空間全部被壓縮
“雪人、雪花現在早做不出來了,沒毛線了,整個市場都沒有貨。”也在同一個市場里開店的張欣然無奈地掛斷電話,做了八年多圣誕生意的他,這是頭一次為手中的訂單發愁。
“去年用于外部包裝的棉材料,原先每60米是70元左右,今年漲到了138元;做圣誕樹的鐵絲也漲了30%~40%。”義烏歐圣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小李也一樣無奈,她給記者算了筆賬:主要原材料塑料去年6000元/噸,今年10000元/噸上下;去年房租10多萬,今年漲到了20來萬;去年人工4.5元/小時,今年7元/小時……
“我常常和朋友抱怨,一年下來看著忙死,其實根本賺不到錢,都給房東和材料商打工呢。”看著利潤被“吃”,小李感嘆,白忙活了。
這,也是義烏市場里的普遍聲音。